top of page

靈感紓解場 | Landform: the catalyst of interaction

“地景“的延伸做為空間交流的策略 | Creating space for interaction by the landscape and cityscape

設計者:江欣怡 | Hsin-Yi Chiang              指導老師:邵彥文 | Yan-Wen Shao

靈感紓解場| Landform the catalyst of interaction  - 江欣怡 | Hsin-YI Chiang
靈感紓解場| Landform the catalyst of interaction  - 江欣怡 | Hsin-YI Chiang
靈感紓解場| Landform the catalyst of interaction  - 江欣怡 | Hsin-YI Chiang
靈感紓解場| Landform the catalyst of interaction  - 江欣怡 | Hsin-YI Chiang
靈感紓解場| Landform the catalyst of interaction  - 江欣怡 | Hsin-YI Chiang

寶藏巖歷史聚落,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。不同於一般城市的規矩,可能不至於整齊化一,但也有著相同的秩序。依山而建的城市,有著與一般城市不同的活力。因為地型的關係,可建空間不充足,建築物在這裡發展出充滿生命力的形式。這個聚落密集擁擠,空間因為依山而建,且聚落的形成沒有藍圖,造成的空間碎化,後期重新規劃成藝術村,不同機能活動的空間重新拼貼了這裡。
地形(Landform)在寶藏巖中阻隔了使用者-藝術家、居民、訪客-之間的交流。
而Landform在寶藏巖中有兩個層級-Landscape & Cityscape-用地形的設計來當做三種使用者產生交流的觸媒,用來連接活動、空間、交流。
LANDSCAPE, 這裡的山坡地形
CITYSCAPE, 這裡的特殊建築簇群所形成的地形
而藝術村對一個城市來說,應該只是一個觀光景點般的存在嗎?在現在社會中,藝術不在被視為高級活動,藝文活動逐漸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,但藝術村之於一般民眾,還只是個觀看的角色。藝術村的角色應該被打破,藝術村應該是每人的藝術空間,就像圖書館在大家生活中的角色一樣。我們不會覺得在圖書館中看書只能是特定人的活動,藝術村應該也是要如此,任何人都可以在藝術村中自在的創作,藝術村提供用用具、空間,加上原有的駐村藝術家,使得藝術村的活動不再只有提供特定藝術家創作的空間,也是都市中的創作工作室。

bottom of page